2024-07-21 16:32 admin
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提出把发展专科高职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而扎实推进中国特色专科高职学校高质量发展,重要举措之一就是以建设省域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为抓手。因此,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服务产业需求,科学规划专业布局,创新专业建设模式,合理组建专业群,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以专业群建设带动办学实力和水平提升,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举措,也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个思路组建专业群 第一,发挥优势,科学组建专业群。各高职院校应立足自身办学优势与特色,根据提质培优的内在要求及专业间的内在关联和逻辑,主动对接产业,找准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映射关系,科学合理选择组群专业。要发挥学校龙头专业、示范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把其作为专业群的核心专业,并有计划地将单个专业优势拓展迁移到其他专业。在确定了核心专业后,要找到其他组群专业与核心专业的关联性,一方面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师、实践教学基地等是否具有相似性或共享性入手,进行合理分析;另一方面,从就业的相关度着手进行分析,如学前教育和早期教育专业,其就业对象均为低年龄段儿童,很多幼儿园设置了早教机构,需要既懂早教又懂幼教的教师,这两个专业就业相关度高,组群较为合适。 第二,顶层设计,整体统筹各项资源。专业群建设要始终站在“群”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将着力点放在整合现有专业、形成集群式专业结构上来,所有的建设内容都要围绕“集群”概念,不能以群内单个专业的发展作为专业群发展的指标。要理顺群内各专业之间的关系,有机设计、协调推进、放大集群优势,达到更高水平的建设目标。专业群在组建时,要始终明确,其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人才培养的成效,即学生的专业成长,需要在以往培养的基础上再增值赋能,着力打通各个专业间的壁垒,集中优势资源,将学生最终培养成集几个专业核心能力于一身的综合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这一人才能够实现在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就业岗位之间灵活迁移,满足社会某个领域人才的多样化、全面化需求。 第三,团队保障,确保专业群可持续发展。专业群的建设要整合校内外优秀师资力量,配备高水平带头人和教科研创新团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队全面探索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的建设、教材和教法的改革等,最终培养大批满足产业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产出一批省级或国家级教学、科研成果。同时,还要积极探索专业群的运行和管理机制,成立由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四方共同组成的专业群建设委员会,跟踪行业技术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动态调整课程与教学,提高专业群与产业所需岗位群的契合度,保持专业群可持续发展。 五个路径建好专业群 一是聚焦能力,实施“1+X”证书制度。首先,明确人才培养的复合能力目标,加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充分利用专业群内各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重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组建优秀专兼职教师队伍,实施基于岗位情境和工作导向的课程教学。其次,有计划地开展项目化、综合化实习实训。在校内外加强各专业岗位核心能力等专项化实习实训,通过顶岗实践等开展综合化实习,提升学生的复合能力。再其次,探索书证融通途径,有效落实“1+X”证书制度。要明确专业群“X”证书的名称和数量,有意识地在课程体系中融入证书相关知识,制定培训与考核计划,帮助学生获取职业等级证书。 二是产教融合,建立“政—行—校—企”四方联动协同育人机制。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是专业群建设的关键和难点,为充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应积极探索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与政府主管部门、行指委、相关企业等签署专业群人才培养协议,成立“协同培养”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定期召开会议,协同制定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协同组建混编教学团队,开展教学、实训和实习活动,协同制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和专业评估机制,共同监督和评价育人结果。 三是对接岗位,构建“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为实现专业群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专业群建设中,应构建“基础能力培养的平台课程+核心能力培养的模块课程+复合能力培养的方向课程”的课程体系。平台类课程主要培养专业基础能力或通用能力,开设的课程为群内几个专业共享的基础课等;模块课程主要培养关键岗位的基本素质、核心能力、职业能力,依据专业分成不同模块,如群内有三个不同的专业,模块课程即三个专业最核心的课程;方向课程面向的是工作岗位群,培养岗位迁移能力,涉及的是群内几个专业有机整合各项实践能力的融通课程。三类课程逐层推进,有效落实“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人才培养要求。另外,为保证课程的有效性和适切性,还要制定相关保障课程实施的标准,可以融各专业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于课程标准,完善专业群内平台与模块课程标准,并聚集优势力量编制专业群方向课程标准。同时,依据专业需要研制实习实训相关质量标准和评价标准,如实训室建设标准、实训教材、师资培训手册等,还要紧紧抓住专业群建设契机,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及在线精品课程,真正做到通过专业群建设带动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提升。 四是课堂革命,纵深推进专业群教材和教法改革。在专业群教材建设上,一方面,实行教材分层规划管理制度,对接专业群所面对的岗位群需求,制定平台课程、模块课程、方向课程教材建设计划和任务。另一方面,健全三级教材选用制度,按照“院系申请—教材建设委员会审议—学校审批”的程序遴选教材,确保使用优秀教材。同时,建立三年大修订、每年小修订的教材动态更新调整机制,并与相关企业合作探索建立教材服务信息平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出版一批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等新形态教材。将各专业域教学优秀案例、前沿知识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材,与用人单位、合作企业、实践基地等共同编写校本教材,并探索开发“云教材、云课堂”,以满足专业群教学需要。在教法改革方面,要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联网+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积极探索专业群内核心课程教师分工协作式模块化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广翻转课堂,同时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探究教学、项目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完成各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五是专兼结合,打造国内一流的教学创新团队。首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打造专业群“双师型”团队的“高原高峰”。一方面,通过“内培外引”,实施“专业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等引进高层次人才或“柔性引进、聘请客座教授”等,优化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另一方面,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组建高素质“双师型”队伍。遴选知名行业大师、高技能人才组成“校企合作共同体”,形成“行业大师+高技能人才”领衔、“专业骨干+技术名人”主导、“青年教师+技术骨干”为主体的师资队伍格局,形成“固定岗”与“流动岗”结合、“双师”结构与“双师”能力兼优的国内一流教学创新团队。其次,完善制度,提升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与管理水平。实施“专业教师兼任企业技术或管理人员”和“聘请高技术人才为客座教师”等,深化“双导师制”,提升团队的教学实践能力。同时,推行科研服务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提升团队的科研、服务创新能力,提高应用技术研发水平。建立师德考评制度,严格专兼职教师师德考评,力行师德规范。改革教师晋升和评价制度,破除“五唯”倾向,加大工作态度、教学能力评价权重,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将考核结果纳入职务晋升、职称评聘。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持续转发更多职教资讯热点话题,欢迎关注~ 专业群无论是组建还是建设均要体现出系统思维,抓好“三个面向”,即面向行业、企业对专业群建设的需求;面向求学者成人、成长、成才的诉求;面向专业群内涵建设的自身要求。专业群的组建方式有单专业引领、双专业引领、多专业并列3种,其目的是形成整体优势。很多学校的一个专业,只有一个行政班,甚至不到30人,这导致办学成本过高。 自“智慧地球”概念提出以来,以“智慧”冠名的词条逐渐风靡全球并进入大众视野,如智慧城市、智慧港口、智慧园区等等。延伸至教育领域,智慧校园成为各高校不懈追求的目标和旗帜。那么,智慧校园到底是什么?“智慧”二字在校园中如何体现和识别?现阶段智慧校园的建设当中,哪些技术是需要大家着重关注的?人工智能(AI)的崛起给智慧校园的建设和规划带来了哪些启示?目前智慧校园建设主要面临哪些难点和挑战?未来如何规划? 针对这些问题,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化推进办公室、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姜开达,上海纽约大学信息技术部主任常潘,大连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李富宇 进行了深入探讨。 “智慧校园是一个通过更好地利用空间模型和数字技术实现数据驱动、决策和研究协作的技术增强型校园,能为广大师生、研究人员、后勤和教学辅助人员以及访客提供丰富的个性化体验。”上海纽约大学信息技术部主任常潘表示,“智慧校园”中的“智慧”二字主要体现在数字化进程中是否催生了新型的教学、运营和管理模式,是否促进了学校运营效率的提高以及战略决策、价值观念的转变。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姜开达表示,智慧校园是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持续深化的过程和不断发展的新状态,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智能服务的广泛提供为主要特征。智慧校园建设要以人为本,提供更高的灵活性和个性化,让师生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智慧校园的“智慧”要体现在千人千面,而不是千篇一律,适应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个性化的智能服务。 大连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李富宇认为,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一种进阶形态,是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长期愿景。他认为,智慧校园应具备五个要素:一是泛在连接、算力充沛、安全可信的智慧校园基础设施,二是全面感知、虚实融合、互动便捷的智慧教学环境,三是模态多样、链接互通、智能推荐的智慧教学资源,四是决策科学、资源优化、执行高效的智慧管理,五是以人为本、流程精简、响应快速的智慧服务。 另外,李富宇表示,智慧校园的框架很大,其“智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虚实融合。虚实融合的智慧校园打破了教与学的时空限制,形成了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泛在学习新形态。而且虚实融合的智慧校园打通了虚拟校园和物理校园,实现了对校园全域感知和运行监测的智能分析、研判和决策,从而更高效、更便捷地去管理校园。 第二,个性化学习。现在的教育制度因服务于工业革命以来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所以统一课表、统一授课内容、考核方式等等的教学模式,早已与当前的信息时代,尤其是目前面临的人工智能时代严重脱节。他认为:“现有的智慧校园,应该重塑教学模式,为大规模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一种变革的力量。” 在调研和采访中,我们发现,当前智慧校园的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部分走在前列的学校也仅仅在新建或改造的楼宇中考虑了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监控,而既定流程的自动化升级牵涉方方面面的改动,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李富宇指出:“目前的校园状态还没有完全具备上述五个要素,所以只能称作‘数字校园’。” 假如理想中的智慧校园满分是10分,三位信息化工作者给出的分数基本都在5分上下。 常潘表示,理想中的智慧校园应能够为师生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供个性化的课程、生活及兴趣安排,为所有在校人员及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类人员提供简捷、易用且稳定的各类应用服务;通过数据收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分析为教学、管理、决策人员提供高度数字化、可视化的数据及报表服务,对各类潜在问题能够提前预警,最终促进教学、科研及管理效率的提升并有效降低学校的能耗及运行费用。 对此,姜开达表示,理想中的智慧校园能够显著提升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效能,校园各项资源也都因此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和更充分的使用。例如,学生可以便捷获得各类数字化资源;教师教学不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和潜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科研人员能够充分减负并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工作;管理人员成为流程优化者、业务创新者,而不仅仅是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当前的智慧校园离理想中的智慧校园还有差距,且各地各校差异很大。 虽然现实中的智慧校园和理想中的智慧校园存在差距,但是想让理想中的智慧校园照进现实也并非无迹可寻。“智慧校园的建设,应遵循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提出的‘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示范引领、安全运行’理念,把业务应用摆在优先突出位置,以应用需求驱动平台建设,加强内容建设和运营维护,切实为师生提供能用好用的数字化资源。”姜开达表示。 在调研和采访中,我们发现,要想将理想中的智慧校园照进现实,将这段“马拉松”缩短至“百米冲刺”,可先从以下三个关键词抓起。 第一,融合共享。姜开达表示:“智慧校园建设要关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卓有成效的数字化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推动科研管理的数字化转型;要推动校园信息系统整合共享,通过统一门户和办事大厅建设,把网站和系统数量显著降下来,同时持续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 上海交通大学建设“交我算”平台,在国内高校率先开展依托校级计算平台的教学支撑服务,提出并实施了“专业课程与计算深度融合”的课程教学新做法,通过组建校级计算教学团队,与专业课教师重构专业课程、共同授课,把按需定制的计算知识融入具体课程。 第二,夯实基础。李富宇表示,数字校园也好,智慧校园也罢,首先必须要做好长远规划,有一个基础支撑能力的保障。目前来看,全光网络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都能够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而且是可扩展的。学校在进行下一步WiFi6、WiFi7等的升级时,也不必考虑布线等问题,只需对前端设备进行更换。而且“光进铜退”大势所趋,也符合国家的建设趋势和要求。 大连外国语大学于2022年大规模采用以太全光网无线方案,对4600余间学生宿舍和200余间办公室进行了无线全光网的改造和升级,满足了网课期间学生在宿舍内的大部分需求,获得了师生的广泛认可。 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常潘也表示,学校建设高可用、高带宽、高安全、高密度的校园有线及无线网络系统,以及无死角的5G网络覆盖系统,能够支持大规模的物联网设备接入。师生能够随时随地安全、快速地访问各类授权资源,远程用户能够通过5G专网、包含多因素认证的VPN或零信任安全架构快速进入校园内网,进行远程办公、在线学习等。 第三,数据说话。姜开达表示,智慧校园建设要建立校园数据立交桥,通过典型应用来驱动学校数据治理和跨部门数据合规共享,最终实现“数据说话、数据评价、数据决策”。上海交通大学自研数据交换平台,搭建大数据分析系统,支持数据快照和历史时点回溯,有效支撑统计报表生成和历史对比分析;完善数据在线申请审批流程和开放API接口,提供安全可靠的共享使用渠道;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合作拓展政务数据使用场景。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诞生与崛起,预示着未来知识的获取将更加容易和便捷,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将不能适应未来教学和社会的需要。”姜开达表示,未来教育应更加注重思维能力、辩证能力、探索实践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快速学习能力和使用AIGC能力等方向的培养。 他表示,人工智能将催生多种辅助工具,如学习助手、教学助手、科研助手、管理助手等应用于校园各项事务中,同时可以用于校园各类设备资源的智能分析和优化调配。但是好的教学是个性化的,需要通过言传身教、人格魅力的感召,最终实现用一个灵魂去点亮另外一个灵魂,这些是通用人工智能所无法实现的。 上海交通大学使用人工智能提升校园智慧化水平,如新老学生在校内任何地点用手机动态AI人脸验证,即可自助完成报到注册;光盘打卡行动鼓励师生拍照餐盘上传AI智能识别,倡导树立国家粮食安全观、养成勤俭节约好习惯;推广语音识别和文字识别应用,提升学习和办公效率;使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应用于财务、规划统计等多个业务部门。 常潘表示,ChatGPT作为强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智慧校园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ChatGPT的对话功能可使其作为智能机器人来回答师生问题。通过语料训练,ChatGPT能够为师生提供7×24的服务,给出已知问题的答案。 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随着ChatGPT的逐步强大,甚至可以作为学生的辅助导师,为学生提供学业及生活上的指导。当然,ChatGPT也为智慧校园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此之前,人类社会历经收音机、电视机、手机、因特网等多种新生事物的冲击,每次新事物的诞生都将催生新型的生活与学习方式。ChatGPT作为又一个新生事物,鞭笞着人们不能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时代继续以陈旧的思维来规划学校的未来,而应充分运用新技术,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李富宇认为:“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诞生的意义可比肩‘互联网时刻’,甚至可以达到像马化腾说的电力发明的高度。”他表示,在新一代的AI诞生之前,AI领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瓶颈期。 ChatGPT的诞生,使AI和人的关系从辅助变成了协作。对教育领域而言,新一代的AI可以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重要的能力支持。以个性化教学为例,新一代AI通过不断演进,将来完全可以做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一对一的学习方案,并且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而且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AI能够及时通过测量和反馈,为每个人提供最合适的学习内容。同时,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应用,AI系统也会得到持续的优化和迭代,变得越来越精准。这会给高校教学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虽然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打开了崭新一页,带来了新的灵感。但是,“现在的校园只是遵循原有的教学和管理模式,辅之以相应的技术手段,并没有体现出真正的‘智慧’。”李富宇表示。所以,在当前教育“十四五”规划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还需突破以下难关。 一是流程再造与部门协同。常潘表示,智慧校园建设需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自动化流程,涉及多个职能的流程优化或彻底改变现有流程,这需要学校成立强有力的工作小组逐步推进。新的流程制订后,教职工及管理人员可能需要改变现有处理问题的方式,同时新的用户界面及流程对用户的接受度也是一种考验。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的一个误区就是建设的系统并没有从用户的需求及使用角度出发,为了支持大而全的复杂功能使系统的易用性大大降低,背离了建设的初衷。 二是数据治理。“数据作为所有业务流转和决策支持的基础,如何进行标准化和交换共享成为挑战。”姜开达表示,基于数据的个性化教学、科学化评价、精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精准化科研等,将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学校科学管理具有潜在的巨大推动作用。 推广典型数据应用,有利于获得业务使用部门的支持,当其有了获得感之后,有助于其部门数据资源目录的梳理和权威数据源的确认。建立易用的数据分析平台,提供低门槛的BI可视化分析工具,挖掘数据的核心潜能,为教育科学决策提供支持,有助于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是教学评价。李富宇表示,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也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理想化的教育评价是为学生提供全过程、个性化的实时反馈。但是现阶段,只能采用类似于考试的一种结果性的教育评估方式。如果有满足条件的新一代AI出现,学校也可以利用AI进行个性化组卷,还可以利用AI分析学生在每个学习节点上的数据,然后实时反馈给学生,从而实现学习全过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 大连外国语大学目前正在搭建一些开源的、本地的大数据模型,同时也在尝试利用新一代AI为学校教学和管理提供一定的支撑和帮助。 四是资金和团队建设。常潘表示,建设智慧校园需要更改现有应用系统,部署大量的传感器,这就要求建立健壮、高速的有线、无线网络,当然5G的支撑也必不可少,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同时,建设智慧校园需要各类人才及全方位的知识体系,所以需要组建专家团队及具体实施的技术人员队伍。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23年6月刊 编撰:陈永杰 1 专业群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学科交叉融合、优化课程设置、搭建科研平台、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拓展国际合作等方面。2 实施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专业群发展规划、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学生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3 专业群建设是高等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科竞争力。通过内容的全面、实施措施的有力,可以有效地推进专业群建设工作,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 教育部“双高计划”每年投入20余亿元,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2019年已遴选出名单,并已启动第一轮建设。 “双高计划”每5年一个支持周期,对于已入选的高校或者专业,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迫在眉睫;对于筹备第二轮的高校或者专业,提前进行高水平专业群的筹备建设工作,可起到成果支撑、加大入选概率的作用。 二、建设框架 本方案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原则,紧密围绕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指标,从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高水平双师建设三个维度助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高水平专业群框架 三、预计建设成果 专业群通过本方案进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高水平双师建设后,整体实力明显攀升,预计具体成果如下: 四、建设内容 4.1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是众多项目建设(如资源库、课程等)的基础及核心,其建设的好坏,很大程度决定了项目的优劣。优先建设多形态的优质教学资源,再将其运用到各个项目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建设效果。 4.1.1建设多形态优质教学资源 围绕“两性一度”优质资源建设标准,从以下4个形态进行教学资源校企共建: Ø PPT教学课件库 PPT是老师运用最多的教学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PPT资源往往过于陈旧,跟不上教学设计与方式的改革,也满足不了学生对于学习质量的追求。 对一门课程的所有PPT课件进行统一改造升级,增添其美观度、可读性与趣味性,并将其转化成传播性极佳的H5课件,搭配语音讲解,实现最实用资源的创新转化,为高水平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PPT课件升级案例展示: PPT语音课件案例展示: Ø 创新交互式移动学习库 在微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在智能终端设备快速普及、国家大力倡导教育变革的多重背景之下,课程内容和形式前沿性和时代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创新交互式课件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资源。 挑选课程核心知识点打造创新交互式移动学习库,创新资源形式,充分满足现代化的4A学习(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需求,强化学习过程交互,加强学习趣味性。 l 学习灵活性:4A模式,丰富的教学场景,提升学习效果 l 学习实用性:颗粒化知识,学习时间短、重点突出,提升学习效率 l 学习交互性:强化学习过程交互,加强学习趣味性,提升学习兴趣 l 教学传播性:基于微信等渠道,以强社交化的方式快速传播给所有学生 l 教学即时性:优质教学资源随时推送给每一位学生,确保教学无死角 l 教学数据化:立体化教学数据分析,帮助老师掌握学生最真实的学习情况 创新交互式课件案例展示: Ø 教学视频库 基于视频微课,挑选重点知识点打造教学视频库,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其平民化、短小精悍、网络流媒体、符合网络时代学习者注意力模式等优势,能够满足互联网+时代学习者、教师和资源建设者的需求。 1) 转化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改革。视频类微课资源使用方便,可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为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情景嵌入式等多种新型教学模式提供基础支撑。 2) 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视频类微课教学具有短小精湛的特点,它教学实践很短,但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3) 成果简化、多样传播。视频类微课建设完成后,还可重复应用于课程外的其他项目,如资源库建设、信息化教学大赛等。 视频微课案例展示: Ø 习题库+作业库 习题和作业,既是教学互动,也是一种教学评价。每个章节搭配一份习题和作业,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对检验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习题库/作业库案例展示: 4.1.2 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金课 利用(或新建)学校已有的国家、省级、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按照“两性一度”标准,结合课程平台,校企共建融入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 4.1.3 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 利用(或新建)学校已有的国家、省级、校级专业资源库,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 源”的建构逻辑,联合企业和行业协会,将产业最新技术转换成教学资源,保持每年更新率不低于10%。 依托资源库的岗位技能培训课程,开展落后地区贫困人员的技能培训教育,让被帮扶者掌握一技之长;发挥资源库校企对接功能,帮扶再就业,实现一人受教、全家小康,充分展现资源库的社会服务功能。 4.2 教材与教法改革 4.2.1 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课程教材 从职业岗位新需求出发,结合“云物大智移”等信息手段,校企合作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特色教材,并配套数字化资源。主要针对核心课程,分为主体知识、案例、实训方案和配套学习网站等模块,融入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先进元素,融合课程思政、双语教学、智能+、创新创业和技能竞赛等能力要求,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和产业人才培训需求。 4.2.2 深化改革教学手段及方法 教学手段与方法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通过“怎么教”,摸索出更适合培养学生的方法与路径,确保学生真正学到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双高计划”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理念,进一步强调了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阵地”作用,全面推动以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的教法改革。 提供的混合式教学应用 - 速课网,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方式的革命,全面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环节,提供完善的数据统计分析支持,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式课程教改。 Ø 服务特色: 1) 无须安装APP,会玩微信就能轻松玩转混合式教学; 2) 支持开班开课,与线下教学同步管控教学进度,提升人才培养效率; 3) 随时向学生推送课件、资料、测试、公告等,实现教学任务实时传达; 4) 签到、抢答、点名等课堂互动,促进师生交互、提升课堂氛围; 5) 全方位支撑混合式教学、直播教学、spoc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 Ø 混合式教学应用框架: Ø 混合式教学大数据分析: Ø 混合式教学应用案例: 4.3 双师教师培训 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必须要有高素质“双师型”教师,他们应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师双能力”,也具有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和校内专职教师形成的“双师双结构”,甚至还应具有“双师双语”的能力,以应对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协同行业、企业“走出去”。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也是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点,有利于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更好地实施模块化、结构化教学。 技能素养培训 拓展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的认知维度、掌握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技能,助力全国高校实现信息技术驱动的教育综合改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管理创新、教与学模式创新。 教学能力实战 通过实践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能力及新媒体新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力,将混合式教学手段应用到课前的手机端预习、课中的交互式教学、课后的精准教学评估之中,提高知识的传授效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达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落地目标。 4.4 专业群建设特色保障 针对高水平专业群的整体建设,我司还提供以下特色保障,助力健全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群优质建设。 高水平专业群(也称为高水平研究群体或高水平科研团队)的建设涉及多个方面的分工与职责。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的分工与职责: 1. 研究领导者(Principal Investigator):担任研究群体的领导者,负责整体规划、组织管理和研究方向的确定。他们通常负责组织团队成员、申请研究资金、协调合作与资源整合等工作。 2. 学科专家(Subject Specialists):负责在所属领域内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他们可能是高级教授、研究员或技术专家,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专业特长,为团队提供高水平的学术指导、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等。 3. 研究人员(Research Associates):通常是在研究群体中承担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文献研究等任务的研究助理。他们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研究经验,根据实验室和项目需求,参与具体研究工作。 4. 研究助手(Research Assistants):他们通常是大学本科生或研究生,承担一些基础的实验室操作、数据整理和文献检索等任务,协助研究人员和学科专家完成研究工作。 5. 科研管理人员(Research Managers):负责组织和协调研究项目的运行和管理,包括资金管理、项目进度监控、研究成果的整理和报告等。他们通常具备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确保研究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6. 学术支持人员(Academic Support Staff):包括实验室技术人员、数据分析师、文献馆员等,为研究群体提供实验技术支持、数据处理和分析服务、文献检索和知识管理等。 请注意,具体的分工和职责会因不同的研究群体和项目而有所差异,而且上述职责可能会有重叠或补充。这些分工和职责的划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灵活安排。 为了帮助您创建十五个零售群名称,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潮流购物天堂 2. 品质生活优选 3. 时尚创新零售群 4. 潮流潮流,一起购 5. 独特品味共享 6. 快捷购物达人 7. 品味生活圈 8. 理想购物圣地 9. 绿色健康零售群 10. 品质生活引领者 11. 高效购物狂欢 12. 一站式购物空间 13. 独一无二的选择 14. 乐享生活零售圈 15. 时尚生活之选 请根据您的零售店的定位、产品和服务选择合适的群名称。如果您需要更多建议或想法,请随时告诉我。 智慧零售指的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感知消费习惯,预测消费趋势,引导生产制造,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智慧零售发展在于三大方面,一是要拥抱时代技术,创新零售业态,变革流通渠道; 二是要从B2C转向C2B,实现大数据牵引零售; 三是要运用社交化客服,实现个性服务和精准营销。 不是,智慧教育可以理解为一个智慧教育系统,是教育的最高阶段。而目前的智慧校园建设,是基于各种数字技术的新型教育形态,称为数字校园可能更准确。奥威亚之类的教育信息化企业就提供数字校园建设服务的,可以找奥威亚了解下,可能会更清楚。 1 需要建设智慧化的民政系统和服务。2 建设智慧民政的原因是现代化发展需要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建设数字化平台可以方便民众获取服务和信息,也可以实现各级民政机构之间的协同和管理。3 在智慧民政方案中,需要考虑对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建设智能化的服务机器人和平台,培训和提高民政工作者和服务人员的数字技能等方面。同时,还需要注重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防止数据泄漏和滥用。一、何为专业群?如何开展专业群建设?
二、专业群建设思路与举措?
三、如何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如何开展智慧校园建设?
01 校园“智慧”体现在“千人千面”
02 将理想智慧校园照进现实
03 人工智能带来新契机
04 智慧校园建设的挑战
四、专业群建设内容与实施措施?
五、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意义?
六、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分工与职责?
七、零售群名称?
八、智慧零售是什么?
九、建设智慧校园,就是实现了智慧教育吗?
十、智慧民政建设方案?